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眼科 > 眼外肌病 > 弱视
编号:13303117
不同屈光状态、弱视程度及年龄段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(3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8年5月15日 《中国医学创新》 2018年第14期
     2.4 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疗效比较 在治疗的各阶段,患儿治疗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,3~6岁患儿各个阶段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7~9岁和10~12岁患儿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见表6。同时,以年龄为自变量,以疗效为因变量,将年龄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,结果显示,年龄与患儿治疗有效性密切相关(r=11.09,P<0.05)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弱视是一种眼球无器质性病变,但经矫正视力仍然达不到该年龄段标准的眼病[8]。弱视通常只发生于视力发育尚未成熟的幼儿期,发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眼部发育期外界光刺激不足所致,通过阻碍黄斑清晰物像的形成又或是影响两眼输入视觉的等同,模糊物像由此有机会与清晰物像竞争,继而降低视力[9-10]。如果治疗不及时,延误治疗最佳时期,极有可能导致患儿成年后视功能的损害[11]。屈光不正、斜视、屈光间质混浊等都为弱视发病的病因,其中由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发生率呈上升态势,又由于弱势与屈光异常的关系,患儿中远视性占比大,近视性患儿的弱视多为轻度[12]。

    研究表明,屈光不正性弱视如果遵循早发现、早诊治、早训练的原则,恢复正常难度较小,但是具体情况因人而异[13] ......
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700 字符